在数控机床性技术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清醒地认识到,国内数控机床性技术与工业发达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数控机床性研究的学者和机构较少
数控机床是一个故障模式多样、故障机理复杂、可的复杂系统,其性的研究工作在技术上多学科交叉、时间上贯穿全生命周期、空间上涉及多部门协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数控机床性技术的研究工作周期长、耗资大、出成果慢,需要团队产学研合作长期工作才可能取得成效。相比于其他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对数控机床性研究的科技投入力度较小,专门从事该方向研究的机构和研究团队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积极进行政策引导。
2、数控机床性数据积累薄弱
数控机床的性数据不仅包括故障数据,还应包括维修数据和载荷数据。目前数控机床的故障和维修数据已经有了的积累,但是其载荷数据积累严重不足。已有数据只是针对于某一型号或某一用户,未覆盖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也未涵盖不同用户行业,不具有普遍性。载荷数据积累不足,难以编制数控机床整机、功能部件和关键零件的载荷谱,性设计依据不够充分,特别是不能进行性概率设计,造成产品的固有性水平先天不足。
3、数控机床故障机理研究不足
故障机理研究是指针对故障现象通过理论与试验分析反映产品故障本质的物理或化学原因。现有研究偏重于在故障独立的假设下,利用机床的故障数据进行性建模与评估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根据评估分析结果采取更换零部件和改变结构等设计改进措施。但由于故障机理研究不足,对产生故障的物理本质、故障之间的相关性和共因故障等问题认识不清,往往造成过度改进而增加成本,甚至出现改进无效的情况。
4、重机床整机、轻功能部件
数控机床主要是由各类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及支撑结构组成的,因此机床的性与机床功能部件的性,特别是关键功能部件的性密切相关。功能部件的性水平是德、日、瑞士等机床工业发达数控机床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国内的中数控机床曾长期大量采用关键功能部件,国内机床功能部件企业的技术能力薄弱,大多处于产品中低端的低成本竞争阶段,使得研究机构的工作重心偏重机床整机。其次,整机性的研究通常是进行现场跟踪试验,不需要性试验设备,介入的门槛较低;而功能部件性的研究目前尚需要自主功能部件的性台架试验设备,介入的难度较大,使一些研究者望而却步。
5、数控机床维修性和可用性重视不够
用户在性方面对产品的最是“要用时即能用”。对于数控机床这一典型的可产品,就是既要求其故障间隔工作时间长,又要求其出现故障后功能恢复容易、维修时间短。也就是既要求其,又要求其维修性好。同时考虑性和维修性的指标就是可用性,也称为广义性。目前机床行业、检测机构和课题指标在产品性方面尚只对度指标进行考核,因此,研究者对数控机床的维修性和可用性重视不够,虽然已有文章进行了研究,但从满足机床用户需求的角度,还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